语文分享教学·4

作者: 洪丰乔 | 来源:发表于2018-06-19 19:09 被阅读162次

1.3.2语文分享教学的内涵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人只是注意分享这一短语的集合之意,很少将其分而综之。笔者认为只有先注重每个人的独特性,才可让每个人都有所乐享,而每个人都乐享了,才可谈到分享。因此本书在论述语文分享教学时,是将语文分享教学先分解再综合来理解的。我们知道整体意蕴大于部分之和。一旦将其分解,之后再加以综合,那么综合后的意思就会比原本的意思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其主要内涵如下:

⑴语文分享教学中的“分”在于分别。即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仅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且更是以“每一个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样才可避免因为追求共性而抹杀个性。特别是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不会因为“全班同学”的这个整体性,而忽略了班级里的每一个同学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不会导致在班级教学中:有的学生乐当主角,有的学生被当配角,甚至有的学生惨当群众。尊重个性的存在,优化个性的绽放,追求生命的激扬,关注每个生命的成长,真正实施因材施教,是语文分享教学的最大追求。

个性化的教学,不能为了教师的好教而无视学生的存在,在教与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个生命的个性化见解,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每个学生与班级的环境之间,就会出现思维的碰撞,情感的释放,生命的激扬。当然良好的碰撞之后就会出现完美地融合和相互地促进,进而得到共同的进步!教学相长虽然早在孔子时代就提出过,但是在应试教育下,由于对语文功利性强调的很多,教师只是俨然地站在讲台上,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学生端坐于座位,速记着老师的讲解分析。这样,把本身很有趣味的语文上成了死气沉沉的学生厌学的一门课。其实课堂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会有很多“意外”,有很多生成,只有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可实现教学相长。只有真正实施了教学相长,才可让学生乐学,老师乐教。

⑵语文分享教学中的“享”在于乐享——快乐地享受。乐享是一种生命的本真,乐享是人生的一种追求,乐享是一种生活方式。乐享生命的乐趣,乐享生活的多彩,乐享成长的快乐。不同的人追求乐享生命的形式是不同的。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乐享过程的快乐、合作的友谊,又可乐享文本的精彩、写作的酣畅。要抛弃那种认为学习只有经过痛苦才能学好的想法。注意!这是一个人理念的问题。我们不可被苦学所牵制!抛弃那种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经验,转换思维方式,要知道,苦可以作舟,乐为什么就不可作舟呢?而且会渡得更好!要转变学习就是吃苦的理念。这虽然很难,但这是一种趋势。享受不仅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也应是我们的学习态度。而教育所追求的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提升,一种陶冶。这也是教育的本真所在。个性、乐享、生命、教育,在语文分享教学中,其追求、其外延应该是一致的,互通互融的。

⑶遵从语文的本真。强调语文的生命特征,强调语文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强调语文学习的母语特征,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乐享语文的乐趣,让语文和生活、生命对接,学好语文,感悟语文,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甚至,要把语文学习和语文训练的过程作为陶冶学生性情、洗练学生心灵世界的过程,从全新的角度去感受语文教学所特有的乐享、陶冶的秉性,给语文教学开辟一个全新的天地。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本是一门很轻松很快乐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远非如此。语文教学被边缘化,学生的语文素质江河日下,学生即使能考个高分,也是不能证明他们的语文素质就高。此种糟透的情况,甚至都成了2009、2010年的“两会”代表、委员的议事话题。又因为语文教学始终脱离不了考试的魔咒,而语文在考试中,提高的分数又不如数理化那样立竿见影,因此,导致了学生因懒学而难学,因难学而又懒学的窘境。于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提高语文分数,又不得不大搞知识灌输,讲解分析。其结果又把我们的语文教学弄成了机械化的课程。虽然有如同庖丁解牛般的麻利的纯科学的肢解,却是只见牛肉纷飞而难见牛味完美!如何走出这种恶性循环,走出这种悖论呢?语文分享教学,就是要遵从语文的本真,是一种既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也可提高学生语文分数的教学新途径。因此本书在理论探讨的同时,更注重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何落实语文分享教学等。

⑷因势利导“教”与“学”。即教与学要善于互相转化,从而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教为学服务,先学再教,以学定教。师生的角色在适当的时机里可以相互转化,这样也可知此知彼啊,何乐而不为呢?其实当下的教学,不但学生厌学,而且教师也厌教。大家都是这样苦苦的支撑着,甚至在苦苦支撑的过程中,师生还会出现严重对立的情况。如何教学相长呢?这里涉及一个思维和方式的转换问题。教师要转换方式,放手给学生,不做填鸭子的武夫,而做学生的引导者;不把学生当做知识填充的机器,而是尊重学生是有生命的学习的主人。教师也可和学生互换位置,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坐在教室倾听学生的教。这样教师在学中促教,学生在教中促学。同时也会成就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快乐了学生,也快乐了教师,何乐而不为呢?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让学生从教中得到收获,得到成长;让教师在学中感受青春的激扬。教与学完美地融合,师生一起阅读文本,解读文本,从不同的生命体验出发,平等的分享自己的独特感受。老师和每个学生不仅是教与学的对象,更是教与学的资源,是别人获取知识的源泉。《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一论断的价值,非常符合语文分享教学课堂上所追求的教与学的互换互融。

在当前教改的大势下,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大胆吸收一些最新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语文分享教学,归纳之,语文分享教学的基本架构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本真”。即以“绽放个性,乐享生命”为核心理念,以生命本真、教育本真和语文本真为主要支架。生命本真——成长性、乐享性和物质层次满足后精神的陶冶性,其集中体现在个性绽放上——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和渴望被尊重,其实,个性得到绽放生命即可得到乐享,二者是一个统一的命题;教育本真——陶冶学生,帮助学生建构生命的完美,以达到育人之目的;语文本真——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和文明等元素构成的化合物,而非混合物,扬此抑彼都是行不通的。

如果用几何图形来表示的话,那么笔者为语文分享教学所构想就是一个三维立体图形。其中S表示一个核心——绽放个性,乐享生命;A表示生命本真;B表示教育本真;C表示语文本真。如图所示: 

相关文章

  • 语文分享教学·4

    1.3.2语文分享教学的内涵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人只是注意分享这一短语的集合之意,很少将其分而综之。笔者认为只有...

  • 语文分享教学·50

    第八章语文分享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 语文分享教学是个新理念,因而它也需要新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因为语文分享教学提倡个性...

  • 语文分享教学·22

    第五章语文分享教学的实施保障 在当下语文教学界,如此综合地把语文分享教学当做一种教学理念提出来,还是首次。其生命力...

  • 语文分享教学·24

    5.3 回归——语文分享教学的助推剂 对语文分享教学来说,回归有两种意思,其一是教育教学本真的回归,其二是语文本真...

  • 语文分享教学·3

    1.3语文分享教学的内涵 对于语文分享教学,专家学者们虽然有过相关的论述,甚至也有很多语文教学工作者做出了很好的实...

  • 语文分享教学·10

    3.2语文分享教学的提出 语文分享教学,是在尊重生命本真、教育本真和语文本真基础上,以激扬学生的生命、绽放学生的个...

  • 语文分享教学·52

    8.3语文分享教学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教师队伍...

  • 语文分享教学·51

    8.2语文分享教学与学困生的转化 请看下列曾被媒体炒得很火的一则报道。 这个绿色不环保。据报道:西安一所小学给“差...

  • 语文分享教学·26

    5.5 评价——语文分享教学的向导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 语文分享教学·25

    5.4 课改——语文分享教学的土壤 从1999年起国家陆续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分享教学·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rz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