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金钱的灵魂》,里面讲到:
“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首次登月后,他们带回的地球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完整的地球,新的世界观由此诞生。
从那一刻起,我们的视角不再仅仅是地球的一部分,而是移出了地球,与地球保持足够的距离,从而能够看到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时的模样,那么柔弱、美丽和精妙。
想起昨天直播,以及近期的初级疗愈师班上,利君老师说:人这一生其实只有一个阶段,那就是童年。以后都在复制童年的模式。
学习了多年心理学的老师,站在整个一生的角度去窥视人生,给出了这样高深的结论。
昨晚跟妹妹聊天,她很困惑,为何自己跟同事就不能走近,离开公司就跟同事断绝了关系。其实,我跟妹妹是一样的。
人到中年,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开始去思考很多东西,我为什么是这样的?我怎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从小,我们跟着妈妈出门干活,或者在家里做家务,写作业。可能是由于太忙,也可能本来妈妈就不喜欢社交,导致妈妈是没有朋友的。妈妈的样子,藏着孩子未来的样子。
那我们几个姐妹,自然就跟妈妈一样,没有朋友了,自然就不会跟同事深交了。
老师给我的另一个解释是这样的:我们跟父母是深度链接的,我们在这样的关系里很累很苦。那到了学校或社会,我们如果跟同学或同事也做深度链接,我们会认为也会受累受苦,所以我们就避开了。
想起了大学时宿舍的第一次座谈会。
当时大家都问各自的年龄,我排行老二,有人问是不是叫我姐姐。
我当场拒绝了,记得我是这样回答的:不要吧,我觉得叫姐姐,就意味着责任。
我害怕又加一份责任到自己肩上,我实在无力承受。
童年时,父母让我照顾妹妹和弟弟,我一直承担着这样的责任,为了这份责任,我忽视自己的需求,去照顾弟弟和妹妹,去完成父母的期待。
长大了,我不想再承担这样的责任了,我太累了,太苦了。
尽管有了这样的意识,但是,我的潜意识并未改变,我仍然沿用了童年的模式,不断地讨好他人。所以,我一样活得很辛苦,很疲惫。
改变这样的模式,就是在改命。而今,我已经改变不少了,我的命运,真的发生了改变。
我也期待着更多的改变,期待着完全走出早已逝去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