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望龙台,望天台下来继续我们的大环线徒步。
望龙台即一石顶平台,视野开阔,放眼四周,奇峰异石,尽收眼底。据说立此望龙台,可沾龙气,树虎威,助您各项事业如龙腾虎跃,迅速发展。
西侧与卧龙峰仅一峡只隔。西南方向一山峰则似匍伏着的一蹲“神虎”,在侧首南望,史称“神虎峰”为守护汉仙岩的一个守护神。明朝中丞大夫郭子章曾将此山峰与羊角水相映成趣的画面称为“虎头羊角之聚”。
紫霄峰(游客止步、暂未开发)。望天台南侧屹立一太耸石山,此为汉仙岩整个景区的临高绝顶之处。
神马峰,在望天台东南边不远处,有一奇峰,似骏马在静静的南望。史称“神马峰”,为曹国舅的坐骑所化。
卧龙峰,于望天台隔崃相对,有一长条山脊,约有1公里长,自南向此伏卧,酷似一条卧龙。相传八仙大战龙王,从海上战至天宫,龙王终败,被定化于此。(只能远看,目前还不能去)
按照我们拍的导览图,接下来就去看祈雨台。祈雨台建有一亭子,其实是一个观光口。
从祈雨台返回准备去仙人谷、神龙峡。一路都是下台阶,直至谷底。在下台阶的路上碰到一对夫妇(猜的),问我们:是否往景区出口。
我们回答:是呀,
对方女的说:那里没路可走。我们也是往景区出口的,现在又走回来了。
我说:不可能吧。这导览图标了这里就可以走出去的呀。
对方男的说:我们也看了图,下面就是没路可走。
在那幽静的山涧,听到没路可走,心里着实有点害怕,毕竟这里人不多。我开始犹豫要不要去仙人谷?
队友在催促我说:走呀!没路不就走回来,反正我们都是来锻炼的。
想想也是。我们接着继续下台阶。步入古藤交错、遮天敞日的仙道。一直到谷底,下面又有亭子,还有卫生间。
旁边指示牌箭头指向古藤仙道,神龙峡,想必此处就是仙人谷。
走过古藤仙道,接着就是神龙峡。望天台与卧龙峰之间约2公里长的峡谷,一直延伸至湘子江岸边,最窄处不足半米,仅能容一人侧身而过,站在峡谷底向上望去,只能见一线云天,民间自古称此为神龙峡。
走完2公里的神龙峡又上很多很陡的台阶后与望天台那条路汇合,然后开始拾阶南下,即如自天际徐徐踱往人间尘世,这里峭壁耸立于步道两边,形成天然的一道石门,堪称天险要塞。
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记载宋朝杨文广曾驻军于此;明末常有土匪在经安营扎寨,故也称明雄关。立此天门,上顾下望,如置身于凡尘与天宫之间。
透过天门,放眼下望,只见滔滔湘子江、层层稻田、袅袅炊烟,人间一帧美景与天境的神幻融为一体。这险峻、崎岖向下的道路便是由仙界通往地界的天阶了。
在天门下,洞崖处有几处造型奇特的岩石,细细看来,宛如一只小龟正趴在一只老龟身上,还有一只正缓缓探出头来,似在寻找仙界的各路神仙。此处绝景被称为“三龟觅仙”或“三龟献寿”。
徐步踏下天阶,两峰相夹之下,有一种秘岩洞,足有60米长。相传是当年八仙藏宝之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时的宝贝,便隐藏于此。
走下天梯,只见奇石相拥,犬牙交错。至此如要寻找出口,若不是有护拦和步道“指引”,还真不知去向如何。
只见一巨石横架,下留一昏暗的岩洞。若从下往上观望,只能一孔观天。而由上至下钻出此洞,给人以“高天着地”之感。
高悬的身心落地,你既会觉得汉仙岩景区确实别有洞天,神气如梦境,也会长嘘一口,还是人间更塌实,更美好。
怀揣踏实的心,走出一约50米,有一石条砌成的门,不足1米宽、2米高,门边有横闩的凹墙就是古寨门。此古寨建于明代,历史沧桑,可见一斑。
步出古寨门不远,仰头左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陡峭的石壁处,刻画出了祥和的“象眼”和长长的“象鼻”,这尊守护神——天象,在静静的镇守在着仙家圣地。
那天然分裂出的石壁,又象是海豚细长的嘴部,海豚的头部也清晰可见,海豚向山下跃身而。几千万年前,汉仙岩风景区应该是一片汪洋,这海豚是欲回归海洋母亲的怀抱。
这里有一直径约20米,高10米的半圆状天然“天屏”,相传为张果老的翱物“渔鼓”。张果老的渔鼓可占卜人生,预测人间变迁。
据当地老辈人介绍,历史上古人可见到圆圆的“渔鼓”的全貌。只因历经岁月沧桑,山洪冲刷,泥土逐渐堆积,将“渔鼓”掩埋了大半,只露出现今所见的小半圆。
堆积在“渔鼓”前的积土形成了现今的土坪,摆了小石桌,凳子,供游客休闲。周围长满了翠竹,组成了一副竹石图,如诗如画。
很快就看到了景区出口,知道我们的大环线徒步即将结束。当走出景区大门时回想走过的路,才知做决策的时候,队友多么重要,信心多么重要,能力多么重要。
如果当时,队友也跟我一样犹豫;
如果当时,我们缺乏自信;
如果当时,我们力不从心;
如果当时……
最后,我们是不是就跟那对夫妇一样,无功而返了?
运动轨迹和导览图对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