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五

作者: 刘法欣 | 来源:发表于2019-04-05 08:55 被阅读7次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五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五

【原文】

执 大 象 , 天 下 往 。往 而 不 害 , 安 平 泰 。乐 与 饵 , 过 客 止 。道 之 出 口 , 淡 乎 其 无 味 ,视 之 不 足 见 , 听 之 不 足 闻 , 用 之 不 足 既 。

【大意解读】

执 大 象 , 天 下 往 。往 而 不 害 , 安 平 泰 。

        人们如果内心回归到道的层面,天下万事万物于内心就会虚无幻化、渐行渐远;万事万物虽然被虚幻,却不会有任何伤害,(离开了生生灭灭、纷纷扰扰之万事万物的侵染牵转)自然心安、气平、意泰。

乐 与 饵 , 过 客 止 。

        人们如果被所见所闻所诱惑,就会粘住在所见所闻中。

道 之 出 口 , 淡 乎 其 无 味 ,视 之 不 足 见 , 听 之 不 足 闻 , 用 之 不 足 既 。

        道,说出来则淡而无味,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用也用不完。

读后略议】

        反复看了几遍,突然觉得“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与《金刚经》之“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同一旨趣;而“天下往,安平泰”则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同一旨趣,都有离所归能,离有归空,离幻即觉的意思。于是,便做了以上别开生面的解读。当然,如果解释为人们得道后,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平安吉祥,也无不可。

        我读《道德经》,许多地方存在倒果为因的倾向,即把先贤已经成道的经验与受用,拿来当修道的途径和方法,比如把“天下往”,看作是离相,把“过客止”,看作是着相。离相趣圣,着相即凡。

        道,虽然不在言说,而由心悟,然而,我们却可以借先贤话语,寻个开启心灵的可行路径。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五

相关文章

  •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五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五 【原文】 执 大 象 , 天 下 往 。往 而 不 害 , 安 平 泰 。乐 与 饵 , ...

  •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六

    品味《道德经》 之三十六 【原文】 将 欲 歙 之 , 必 固 张 之 ﹔将 欲 弱 之 , 必 固 强 之 ﹔将...

  •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一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一 【原文】 夫 兵 者 , 不 祥 之 器 ,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

  •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 【原文】 以 道 佐 人 主 者 , 不 以 兵 强 天 下 。其 事 好 还 。师 之 所...

  •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三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三 【原文】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胜 人 者 有 力 ,自 胜 者 强 ,知 ...

  • 品味《道德经》之三

    品味《道德经》之三 【原文】 不 尚 贤 , 使 民 不 争不 贵 难 得 之 货 , 使 民 不 为 盗 ﹔不 ...

  •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二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二 【原文】 道 常 无 名 。朴 虽 小 , 天 下 莫 能 臣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四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四 【原文】 大 道 泛 兮 , 其 可 左 右 。万 物 恃 之 以 生 而 不 辞 , 功...

  • 品味《道德经》之十五

    品味《道德经》之十五 【原文】 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识。夫 唯 不 可 识...

  • 品味《道德经》之七十五

    品味《道德经》之七十五 【原文】 民 之 饥 , 以 其 上 食 税 之 多 , 是 以 饥 。民 之 难 治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uz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