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再论推敲

作者: 8dd440ca7607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08:02 被阅读6次

古诗在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出于平仄还是意境的角度,都免不了推敲一番。

而推敲典故据说源自诗囚贾岛的一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然而,推和敲字琢磨不定,刚好被韩愈碰到,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更好。

敲之所以好,好在动静结合,这是千古流传的说法。

当然,“推”也是动词,那么我们不妨去想一副画面,明月照着寺庙,寺庙旁边有一棵树,树上有些鸟儿,一个小和尚正在推寺庙的门。

推明明是动词,为什么我们的画面是静态的?因为推只需双手覆在门上,手和门一起动,推者和被推者并未形成相对运动,所以自然会产生局部静止的现象。而当我们视线拉远,呈现一个大远景的时候,局部动作又过于细小,自然看不出动作。

所以,推虽是动词,却表现出了静态美。

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推字更好,他脑补的东西似乎更多,“推”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页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字就显得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彷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支持朱大师的人似乎很多,韩愈虽是文宗,毕竟死了一千来年,人虽不微,言已然轻了。

脑补这种东西,要么适可而止,要么补的全面些。敲门的僧人为何不能是云游四方的苦行僧,行了整整一日才找到一个寺庙呢?所以,朱大师说推字更好或有他因,但这脑补的逻辑实在过于极端了。

我们再来看敲字,敲和推的区别在于,敲的过程中,敲门的手和被敲的门是存在相对运动的,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视角收近,必然会捕捉到这一动态。而手落到门上,必然会有清脆的响声,顿时原有的静谧被这一声清脆的敲门声打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便不好说了。

这便反映出审美的时代差别了,朱光潜觉得敲门过吵,原有的画面被打破,所以不美,相当于保守主义的审美观;韩愈则不然,他觉得画面即将变动,言有尽而意无穷,属于典型的唐人审美。

唐人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追求有时到了极端的程度。我们不妨本着普通欣赏者的角度看下面这两首诗:

其一(陈季)

神女泛瑶瑟,古祠严野亭。

楚云来泱漭,湘水助清泠。

妙指徵幽契,繁声入杳冥。

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

调苦荆人怨,时遥帝子灵。

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其二(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来看陈诗,首联实写,说明事件、地点;次联虚写,以楚云、湘水来映衬瑶瑟之妙;三联实写弹琴的过程,声音传得远;四联虚虚实实,既表明弹的时间长久,又有种将山、月作为知音的意愿;五联首次提及曲子的内容,即幽怨;尾联规规矩矩,没什么特色。

再看钱诗,首联讲明缘由;次联虚写类比,不堪听道出曲子幽怨悲戚;三联讲曲子幽怨悲戚;四联讲曲子幽怨悲戚;五联讲曲子幽怨悲戚。

然而,钱起的名次高得多,就因为尾联这千古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以,推敲二字,敲字更有这种感觉,或许也因此更符合唐人的审美。然而,当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典故的时候,果然还是喜欢推字,因为不愿打破这静谧的画面。而今想来,不禁自哂,若是这画面一直静止下去,那僧人怕是永远进不去寺门了。

诗词审美的魅力或许也在于此,每个人这一生中,都有希望时间凝滞时刻,希望这一刻永远不要过去,而这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敲之际,竟然也产生了这种感觉。

相关文章

  • 古诗鉴赏之再论推敲

    古诗在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出于平仄还是意境的角度,都免不了推敲一番。 而推敲典故据说源自诗囚贾岛的一首诗:“鸟宿池边...

  • 诗歌鉴赏

    1、特定形象(意象)解读 【意象:所写之景(名词)】 2、诗歌意境鉴赏 3、情感主旨提炼 4、语言文字推敲...

  • 再“推敲”(*)

    一对喜字挂中堂, 一顶花轿迎新人。 方借花容添月色, 一生一世一双人。 这首诗里边出现两个“人”,都在句末,感觉不...

  • 古诗鉴赏之引言

    科学与艺术是生活的两个侧面,也往往被人们看作两个极端。然而,在抛弃先验的审美观之后,或许会发现两者是相互包容的。科...

  • 小渔村绝研一期新编讲义第十九讲

    本讲内容: 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诗词中的经典意象 绝句五十六法之13-16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

  • 跟我一起玩转古诗

    古诗词以其特有的风韵,令很多人为之着迷,然而,仅仅是能读会背距离全面领略古诗词还有很大的差距,鉴赏古诗词要注...

  • 《古诗歌鉴赏》第二讲——读懂诗歌的“语言”

    《古诗歌鉴赏》第二讲——读懂诗歌的“语言” 古诗词既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古诗歌鉴赏是高考中考必考的...

  • 2018-08-11

    青春微助力支教队开展古诗词鉴赏课程 寓教于乐,传承经典。为了让学生领略古诗词之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8月4日,中国...

  • 古诗鉴赏经

    古诗鉴赏经 (自编) 古诗鉴赏经,手法数不清。 意象拈来处,组合成意境。 譬如描幅画,融入其感情。 或者实与虚,你...

  • 文魁大脑思维导图精英班4期-李文轩第五张《古诗鉴赏技巧分类》

    因为是古诗鉴赏,所以中心图用了相关的转换方法,画了一个正在吟诗的古人。主干分为能力要求,古诗分类和鉴赏技巧。插图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诗鉴赏之再论推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ry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