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春秋》观义052:庄公二十三年·急着讨媳妇儿的鲁庄公为哪般

《春秋》观义052:庄公二十三年·急着讨媳妇儿的鲁庄公为哪般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5-07-10 21:19 被阅读0次

《春秋》观义052:庄公二十三年·急着讨媳妇儿的鲁庄公为哪般

十四岁登上鲁国国君大位的鲁庄公算不算一个孝子?

他的父亲桓公不明不白死于齐国,二十余年过去了,鲁国上下没有人想过杀父、弑君之仇的问题。齐、鲁政治倒是在桓公夫人文姜的推动下,逐渐变得密不可分。

他的母亲桓公夫人文姜,终生游走于齐鲁之间,为争取两国交好而奔走努力。甚至在临终前,还为鲁庄公指定了婚事——娶齐女为夫人以再续齐鲁之好。

说鲁庄公是孝子吧,他对父亲之死毫不动心起意。说他不是个孝子吧,他将母亲文姜的遗愿放在心上,自母亲去世后,像开了挂一般,动用各种政治手段和机谋,促成母亲遗愿的达成。

曾子有一次对自己的弟子们讲:我从老师孔子那里听说:“孟庄子之孝也,其它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这话虽然不足以用来判断鲁庄公的孝敬与否,却可以对鲁庄公的执政予以相应的指导。纵然无力报杀父之仇,“不改于父之臣与父之政”难道不是简单易学的?

(一)原文

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齐。祭叔来聘。夏,公如齐观社。公至自齐。荆人来聘。公及齐侯遇于谷。萧叔朝公。秋,丹桓宫楹。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十有二月甲寅,公会齐侯盟于扈。

(二)白话试译

庄公二十三年春,鲁庄公从齐国回到鲁国,在宗庙举行了告庙仪式,向先祖报告了齐鲁婚好之事。周天子的大夫祭仲前往鲁国进行聘问。当年夏,鲁庄公前往齐国观摩祭祀土地神的祭礼,以进一步巩固、催办自己的婚事。回到鲁国后,鲁庄公再次举行了告庙仪式。楚国为推进自己的北进战略,派人前往鲁国进行聘问。鲁庄公与齐桓公在谷地邂逅,这次“偶遇”是鲁庄公为推进大婚进程而有意制造的。萧国萧叔前往鲁国朝见鲁庄公。当年秋,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婚,鲁国公室对鲁桓公宗庙的楹联进行了丹砂描红。冬十一月,曹国国君曹庄公去世。十二月甲寅日,鲁庄公与齐桓公在扈地缔结了盟约。

(三)观义

鲁庄公二十三年夏天,鲁庄公前往齐国观看祭祀社神的活动。此事是齐鲁政治勾兑的结果,一心谋求称霸的齐桓公需要寻找机会向诸侯国君展示齐国的军事实力,鲁庄公则迫切希望通过与齐国通婚巩固齐鲁之好,双方一拍即合,齐桓公借助祭祀社神的活动向世人秀肌肉,鲁庄公借助参加齐国的“内部活动”在鲁国公门为自己赢得政治加分。

孔子讲得好——“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处心积虑、机关算尽,倘若“动之不以礼”都算不上善好。齐桓公以举行盛大的祭祀社神活动为名,行展示齐国军事实力之实,此举显然于礼不合,简直是在“糊弄鬼”。为了自己的小算盘,参加它国不合于礼的祭祀活动,鲁庄公也是在“动之不以礼”。

《左传》中对此事进行了详细描述,看到鲁庄公欲行不合礼之事,曹刿进行了劝谏。曹刿指出:礼的根本作用在于以上率下,规范民众的行为。诸侯会盟是为了明确尊卑上下,节制财物用度;诸侯朝见天子是为了端正爵位等级,尊崇长幼尊卑之序;天子征伐诸侯是为了惩治不守礼制的行为。诸侯朝觐天子、天子巡视诸侯封地,这些都是经典的礼制沿袭。除此之外,国君不可轻易行动,国君的一举一动都为史官所记载。国君的言行举止不仅要为当世表率,还要为子孙后代所参详评说。

曹刿讲得鞭辟入里,却无法说动主意已定的鲁庄公。

庄公二十三年,《春秋》记载“公至自齐”两次,分别是春和夏。二十三年春,鲁庄公自齐国回到鲁国后的告庙仪式,主要是对二十二年如齐纳币的总结报告——向列祖列宗报告自己聘定齐女做夫人的具体进程。夏季鲁庄公自齐国回到鲁国的告庙仪式,主要是向列祖列宗报告自己在齐国参加齐人祭祀土地之神仪式的心得——对个人婚事的具体再推进成效。

除了两次“公至自齐”,庄公二十三年,鲁庄公还同齐桓公进行了两次会面。分别是当年夏在谷地的非正式会面和当年冬十二月甲寅日的扈地会盟。通过这一系列频繁、主动的外交,鲁庄公基本打消了齐桓公当年柯地之盟的阴影,让齐桓公意识到,曹刿要盟之事再也不会发生了。其实,齐桓公有意识疏远鲁庄公,一定程度上,也是希望鲁庄公对当年柯地之盟中的行为进行反思,以免以性命为要挟之事再度发生。

关于鲁庄公的这桩婚事,很显然有当年桓公夫人姜氏的影子。长年奔走在齐鲁之间的文姜,深切意识到十四岁就成为鲁国国君的鲁庄公倘若没有齐国这样的大国支持、护佑,是很难站稳脚跟的。到了晚年,文姜更是前往齐国的莒地,试图通过为鲁庄公定下一门亲事的方式,再续齐鲁之好。鲁庄公这么急切地频繁前往齐国,其实也是在完成母亲文姜的遗愿,只是三十六岁的他着急了一些,吃相难看了点儿!

庄公二十三年,还有一件事与齐鲁婚事有关。这一年秋,鲁国公门对桓公庙的楹联进行了丹朱描红。

若不是庄公的父亲桓公不明不白死于齐国,若不是桓公之仇无人提及,若不是鲁庄公将娶的恰是齐女,丹朱描红虽于礼制不合,也无可厚非。对父亲不明不白之死置若罔闻,对将娶齐女之事却极尽周到,桓公庙的丹朱描红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秋》观义052:庄公二十三年·急着讨媳妇儿的鲁庄公为哪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ecn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