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编排了三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这三首诗均描绘了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六十首田园组诗的第二十五首。本诗前两句,抓住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描绘了初夏时节乡村的美丽景色;后两句以动衬静,写出了夏日农忙时乡村的幽静。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姓人家开的客店里所作的一首诗。本诗前两句描绘了田园的景色,后两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暮春时节乡村美丽的风景。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流露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中,我从单元导读页入手,明确本单元学习内容和语文要素。在古诗教学中,按照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的顺序逐一展开。
首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其次,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了解作者。
第三,朗读。⑴读准字音。自由朗读古诗,指名朗读古诗,正音。齐读。⑵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出示节奏,教师示范,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评价。齐读。
第四,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⑴读⑵看,看结构和部首⑶想,想写法⑷组词。
第五,齐读诗句,借助注释和插图,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第六,出示诗句意思,齐读意思,齐读诗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第七,再读古诗,体会诗人情感。
第八,分析写法。
第九,配乐朗读,想象画面。
在三首古诗的教学中,我都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教学。课堂有序,学生积极性较高。课上,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理解诗句意思,这是比较满意的一点。
在第一课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亟需改进:
1.生字教学环节跳跃性太强。虽然提前教给了学生自学生字的方法,课堂上主要进行提问检测。但是在读完古诗后,专门进行生字检测,跳跃性比较明显。生字应放在诗句中,随文识字。
2.板书欠缺。课件展示了全部上课内容,所以板书比较欠缺,课前没有重视板书设计。课堂上没有与学生互动共同生成板书。
3.没有关注全体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较多的是比较活跃、频繁举手的同学。在提问和讲授过程中,目光主要聚集在了活跃的同学身上,与静默同学目光交流较少。同时,课堂上,我主要在讲台附近停留,未到学生座位中,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4.课堂巧背做的不到位。课堂上,我过多注重了古诗的分析理解,忽略了熟读成诵,把背诵任务留作了课下作业。教授古诗时,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多读,尽量达到熟读成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