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4•9为一个段落,从最开始的仁讲起,从有好恶的仁讲起,然后讲到仁的归依,讲到道,讲到没有好恶的仁。道,才是仁者的追求。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真正的好恶是什么——论语贯通75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好人恶人,人孰不能?但一个人,不把仁的修养当作人立身的根基,而逐利所动,心多私欲。因心里想谋求私利,而又有自己的顾虑,就使得他的心之所好,不能真好。心之所恶,亦不能真恶。也就是说不是真好恶!
正因为人心有此弱点,所以有时个恶人却得人欣赏、羡慕,为人趋附奉承。而善人却受冷落疏远,隐藏埋没。人群中的种种苦痛罪恶,都由此而起。究其根源,都 因为人心的自私与利益的倾向。如果人人能安仁利仁,使仁道能行于人群间,则善人尽得人好,而善道光明昌大,恶人尽得人恶,而恶人无处可匿藏。
本章所陈述的义理极亲切,又极宏远。极平易又非常的深邃。人人能了解此义理,人人都能好人、恶人,则人道自然光明,风俗自然纯美。此乃仁者必有勇之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