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国学文化经典
真正的好恶是什么——论语贯通75

真正的好恶是什么——论语贯通75

作者: 璞文1 | 来源:发表于2019-04-10 10:23 被阅读4次

4•3 --4•9为一个段落,从最开始的仁讲起,从有好恶的仁讲起,然后讲到仁的归依,讲到道,讲到没有好恶的仁。道,才是仁者的追求。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真正的好恶是什么——论语贯通75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好人恶人,人孰不能?但一个人,不把仁的修养当作人立身的根基,而逐利所动,心多私欲。因心里想谋求私利,而又有自己的顾虑,就使得他的心之所好,不能真好。心之所恶,亦不能真恶。也就是说不是真好恶!

正因为人心有此弱点,所以有时个恶人却得人欣赏、羡慕,为人趋附奉承。而善人却受冷落疏远,隐藏埋没。人群中的种种苦痛罪恶,都由此而起。究其根源,都 因为人心的自私与利益的倾向。如果人人能安仁利仁,使仁道能行于人群间,则善人尽得人好,而善道光明昌大,恶人尽得人恶,而恶人无处可匿藏。

本章所陈述的义理极亲切,又极宏远。极平易又非常的深邃。人人能了解此义理,人人都能好人、恶人,则人道自然光明,风俗自然纯美。此乃仁者必有勇之说。

那么,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明天继续讨论。

相关文章

  • 真正的好恶是什么——论语贯通75

    4•3 --4•9为一个段落,从最开始的仁讲起,从有好恶的仁讲起,然后讲到仁的归依,讲到道,讲到没有好恶的仁。道,...

  • 仁者到底有没有好恶——论语贯通76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

  •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论语贯通30

    前面通过1.1--1.5这五章,阐述了孔子为学的思想。是从孝悌的家庭内部关系,扩展到忠信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再扩展到...

  • 读《论语》的二条主线—论语贯通08

    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是想把孔子的思想与《论语》这本书的逻辑脉络进行梳理贯通。而要贯通《论语》的整个逻辑脉络,必...

  • 求学的态度是什么—论语贯通34

    前面1.1-1.7这七章作为《论语》的开篇点题,讲的什么是学,是学什么?不是仅仅学我们现在的学数理化等技术,或者古...

  • 礼的本质是什么——论语贯通56

    《八俏》前面三章用讽刺的笔法,指出社会风俗的逐渐演变,礼的精神的丧失,根源在于缺少了对礼的敬畏之心。我们为什么要对...

  • 仁的概念是什么——论语贯通68

    现在,我们进入《论语》第四篇《里仁》篇的学习,这一篇主要讲仁与义二个概念。从上一篇礼与乐的社会外在的、物质层面的文...

  • 论语贯通—序言

    释家多托于世外,道家则隐显不定,可进可退,唯儒家文化立人文之标杆。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我们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来源。...

  • 从政的标准是什么——论语贯通101

    上面一大段,把冉雍与颜回对起来讲,透露一个信息。虽然孔子阐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但并不以此为唯一标准。进...

  • 《论语》的逻辑结构—论语贯通15

    我其实很想做个思维导图,但思维导图的工具用得不熟悉,想找别人做,却要沟通半天,表述自己的思想,太浪费时间。所以,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正的好恶是什么——论语贯通7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ng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