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79 内阁制度

79 内阁制度

作者: 阿凡提shi | 来源:发表于2023-01-15 09:11 被阅读0次

文渊阁,是明清两代皇帝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也是这个地方萌发了明朝重要的政治制度-内阁制度。

内阁制度主要是宰相制度的替代。宰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000多年的时间,明朝初期也也采用了这项制度,后来朱元璋意识到宰相的权力过大时对皇权会有巨大的威胁。

于是中央设置了三个机构,中书省、御史台和大都督府互相制约(中书省即为当时的宰相府),后来又设置了通政使司,命令凡在外官员向皇帝奏事,皆经由通政使司传上。但是宰相的权利还是在上涨,当时的掌权者胡惟庸贪赃枉法,权势滔天。

后来胡惟庸被朱元璋处死了,并顺势废除了中书省及丞相。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推行了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

丞相制度虽然可以被废除,但是对应的职能还是应该在,不然皇帝管得多累,据统计还没平替出来的时候,朱元璋平均每天要阅读207份奏章。于是内阁制度就慢慢酝酿产生了。

在新设置的四辅官制度失败后,朱元璋又设立了殿阁大学士,以作为皇帝的顾问。朱元璋死后,朱棣起兵夺取了皇位。这种殿阁大学士的制度在朱棣的统治时期被以内阁的形式继承,他们主要干为皇帝起草诏令、与皇帝商议机务的活,工作地点也主要是在文渊阁。因为地处宫禁,又经常随皇帝左右,所以有内阁之称。在朱棣执政时期,整合了两代辅政资源,基本将内阁制度完备。

早期内阁学士干活主要通过与皇帝面对面交谈来实现,但是随着皇帝深入简出。由于内阁学士的顾问职责逐渐智能通过书面形式来呈现,所以笔谈取代了面谈,有了票拟这个东西。票拟又称条旨,是指内阁大学士用墨笔在小票上写下意见,再叫小票贴在奏疏之上交给皇帝,以备决策参考。

票拟出现后,还有个中间人,就是司礼监,他会代为皇帝皮红。即司礼监秉笔太监按内阁票拟的意见,经皇帝审批后,用朱笔代皇帝写出。不可避免的,因为首先内阁要拟票,之后需要太监批红,他们的权力逐渐变大,又或是中间有利可图,内阁就和宦官会存在勾结现象。

另外一个方面因为内阁、司礼监、东厂,锦衣卫,诸如此类的互相制约的机构在明朝并存,使得整个政权那日不没有升级,控制、制约。大臣们职位明哲保身,因循守旧,过于保守,内阁权力虽然在变大,但是也注定要伴随着腐朽的皇权政治消失于落日余晖之间。

相关文章

  • 《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第79集 内阁制度(解说词)

    第79集:内阁制度 这里是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它是最高权力的中心,皇帝的...

  • <一周一本书07>明朝那些事儿3

    朱高炽组建了内阁制度,明代历史最强内阁之一——“三杨”内阁就此形成。 01文官集团 那些凭借着科举考试跃...

  • 内阁制度的演变

    内阁,我们常常想起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国王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权力都在内阁那里,以为是资本主义才是内阁的创...

  • 你有听说过“内阁”这个机构吗?

    内阁制度最早源于明清时代,由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创立。然而,明清的“内阁”到底是什么样的机构呢? 朱元璋统...

  • 复习1

    看历史看的头疼π_π 三省六部制 中外朝制度 内阁 发展趋势

  • 明朝的权力制衡

    为了防止官员的权力过于强大,朱元璋费尽心机去除了“丞相”这个制度,而成立了内阁。滑稽的是,之后明朝内阁的权力远大于...

  • 关于日更小说

    昨天十一月二十八日更新的小说,有些细节我想详细说说。 首先是内阁制度,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至崇祯十七年的...

  • 37.你知道三省六部制度的由来吗?清朝的六部都是哪六部

    三省六部制度的由来三省六部制度始于隋唐。至明清,三省(尚书、中书、门下)已被内阁所取代,六部仍延续。即:吏部、户部...

  • 明朝内阁

    明朝的内阁制度在加强皇权方面是毋庸置疑的,说架空皇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制约的因素太多了。从根本上来说废除丞相制度...

  • 明朝官员如何提交报告——内阁票拟制度

    自朱元璋废了宰相制度,皇权得到高度集中,然所有的文档都压到了皇帝的手上,效率太低,因此就需要想出另外一种方式来提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9 内阁制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rj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