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备无患—好课从准备开始》学习体会
今天我回顾了中学文科分科学习第一讲:四川凉水井中学副校长吴舸老师的《有备无患——好课从准备开始》,再次感受了吴的精彩讲座,吴校长从“备之需、备之法、备之彩”三个方面为我们详细阐述了备课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传统备课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做容器,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感觉,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教学是单向的,没有形成互动,教师讲得再精彩,学生不听,也毫无用处,课堂效率低下就可想而知了。一堂高效的课堂一定是要有准备的,除了知识的准备,还要关注学生,教是为了学生学,学才是目的,师生一定要形成互动,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去设计教学、组织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从而达到“不教”之目的。
一、“备之需”
为什么需要备课?作为一名教师都了如指掌,备课的重要性也毋容置疑的。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更需要我们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吴校长从以下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阐述:
第一:“讲了万多遍,还不会……”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尴尬呢?这是因为“说≠会”,老师只顾自己说,以为老师说了学生就会了、学生听了就懂了,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没有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只是准备了知识,没有跟学生互动起来,学生又怎么会呢?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第二:“信息交互不畅”,吴校长先举了个例子,历史上的“淝水之战”,符坚率80万秦军攻打东晋,东晋只有8万军队,东晋谢玄利用苻坚恃众轻敌又急于决战的心理,要求秦军略向后撤,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则想待晋军半渡时用骑兵冲杀,于是下令稍退,然而秦军一退而不可复止,致秦军大乱。晋军乘机抢渡淝水猛烈进攻,大败秦军。秦军兵多将广反而失败就是因为信息传递失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追求知识点的“多”和“难”,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信息交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越多,传递的速度就越慢,课堂效率就下降,因此高效课堂要关注学生信息的收集,学生信息反馈越快越准的时候,课堂效果就越好。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第三:“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当今这样一个新时代,我们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我们教师的角色也要随之转变,教师要从“知识灌输者”→“资源组织者”→“流程引导者”→“情景营造者”转变,教师如果还像过去那样灌输,注定是要失败的。新的时代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教师要是“万能”的,要身兼数职。教师在课前要搜集、组织好上课需要的各种资源,精心设计好教学的流程,创设营造好教学的情景。不加强学习肯定是无法胜任的。
二、 “备之法”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备课我们要“准备什么?两点:行为和知识。“行为准备”——老师:培训组长课代表、收集学生预习问题、流程设计、组织资源;学生:课前三分钟准备:教科书、练习本、双色笔、练习册、收好其它科目书……;环境:检查宽带网络和一些设备设施是否正常运行等。“知识准备”——首先介绍了“三问”(3W)预习法:记什么?联系什么?不懂什么?吴校长还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学生如何在教材、笔记、复习中实现“三问”预习法。如学生在学习“北宋的政治”时,就用双色笔直接在教材空白处批注、圈点关键词,这就是“记什么”;文中有个“都城”,学生就在旁边标注了宋朝在东京(今开封),隋唐在长安(今西安),这就是“联系什么”;“不懂什么”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重文轻武?”。吴校长还特意强调这种训练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就能看到成效。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三、“备之彩”
吴校长通过《近百年世界政治格局变迁》这节课,完整地为我们展示一节课的基本流程:组织资源、指导预习、培训组长、分组讨论、分组呈现、分组统计、互相质疑、集中释疑、全班数据汇总、互联网课还在继续,具体详细地为我们讲解了每一个步骤的操作办法。如组织资源:教师先准备好很多资源、视频,上课前让学生去预习、去了解,去挑选“影响世界的大事件”。还有小组长培训:上课前会和小组长一起备课,我会告诉组长这堂课我要做什么,组长再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去讨论,他们把信息反馈给我,从中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我又可以修改我的备课。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吴校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上好一堂课,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做好学生的培训,教会学生学习、思考、交流、互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凉水井中学在新课前都会花一些时间对小组长和学生分别进行专门培训,让他们知道如何当好小组长、如何预习、交流和互动等,学生掌握了这些学习技能后再进行新课的教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