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秀玉
那天我在班级群里表扬了一位网课学习特别认真,作业做得特别好的同学。
这位同学将得到我送出的一份礼物。一般是一本书,或者是一套书。这种特别的礼物,我会根据获奖同学的实际,在网上挑选下单,直接邮寄到家。
这是我这个假期,带奖品的第二次表扬。第一次奖励的是第一个正确参与打卡活动的同学阿泽。
当阿泽收到我邮寄过去的书籍时,兴奋了好几天。孩子的妈妈信息说,孩子对那套书爱不释手,看得特别认真。
在班级群里,我喜欢偶尔设置一些带奖品的奖励活动。奖品虽不贵重,但孩子们都会尽力去争取,得到的孩子都会特别珍惜。
这些带奖励的活动,我都会事先说一下规则,让全班同学公平竞争,一起争取。
首次正确打卡奖励是事先说好的,拼的是对班级群消息的关注度和执行力。
学习特别认真,作业完成特别好的同学的奖励,也是网课开始的时候承诺的。当时以为就上那么两三周,我承诺说,班级在校集合的时候,准备挑1至3名优秀者,除了表扬,陈老师还会送上小礼物。
但看这形势可能近几周还无法到学校集中学习。为保持大家的热情,决定先挑选一位奖励。
获奖者当然很开心。没获奖的也并非不优秀,但只能请家长们自行表扬了。
表彰活动结束,自由交流时,有一位家长发了一张孩子在玩玩具的图片,并用语音表达:“老师,有奖励就有处罚,像他这种情况的话,就想一下要怎么处罚他。全部的作业到现在都没做,叫他做,他不做该。怎么办啊?想一个方法。”

从群中发的信息,可以看出这位家长监管不到位。但她能把真实的问题呈现,懂得求助,这点非常好。至少说明他意识到问题,想改变。
而且,只有家长呈现了真实的问题,老师帮扶起来才有效。
当然,不能家长说惩罚就惩罚,要惩罚也是家长去惩罚。作为教育专业人士,应该有自己的判断。
班里的同学大部分在学习,自己的孩子却没完成作业,肯定有家长协助的问题。
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有的孩子不适应,有的家长不知所措也可理解。遇到问题,作为老师还是引导为主。
于是我谈了自己的想法及建议:
——三年级的孩子能自觉地学习的不多。
现在学习都是在家里,老师鞭长莫及,只能靠父母。家里就一两个孩子,还是要认真地管起来。毕竟孩子的未来就是家庭的未来。
怎么管呢?我尽量分享一些文章,大家有空可以看看别人的方法,有些方法可以试一下,有效的就拿来用。
发现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跟我联系,我会尽我所能帮忙。
比如面对孩子不学习的问题,肯定不能放任自由。别人在学习,你家孩子没学习,差距会越来越大。
我推荐一个最简单的方法:
跟孩子或者全家人一起开个家庭会议,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表。安排好学习时间,玩耍时间,锻炼时间。一定要列出表格,放在显著的位置,完成情况要每天都标清楚,及时总结。
完成得好表扬,可以有小奖励,完成的不好,按约定的惩罚。比如不让看电视,不让玩电脑,不让玩手机,不让玩玩具等等。
惩罚的内容要事先约定好。有出现就要坚决执行。
对孩子的态度:温和而坚定。遇事无需发脾气,但有些必做的事,一定要他完成。
这些话语要传达什么信息呢?主要有几方面:说明这种情况存在的合理性,跟家长共情;说明这种情况的严重性,让家长重视;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让家长知道怎么做;强调解决问题的核心,让家长有所侧重。
第二天发完学习任务,我特意点名了这位同学,说老师希望看到他今天提交的作业。
因为我每天布置的学习任务一般在半个小时左右,以这位同学平时的表现,要完成是没问题的。
没过多久,就看到了他提交的作业。

我特别表扬了一下这个孩子,还有这位妈妈。
昨天在群里我又发起了一个写作活动,这个孩子是第一个报名的。我以为是他妈妈帮忙报名,特别强调要孩子自愿。
孩子的妈妈说是孩子自己主动报名的。孩子想学习,我们再适当地协助一下,效果就会好很多。
想到这,我为这个孩子,还有他的家人感到欣慰。我相信这个孩子会越来越好的。
(伴你成长系列故事,以身边教育故事为原型,呈现一些教育方法或原理。文中孩子的名字都用化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