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强大的。懂得知足的人是富裕的;坚持不懈的人是有志向的。不失去它原本属于的东西就会长久;肉体死亡精神长存的人就会长寿。
生活在社会这个圈子中,我们免不了要同许许多多的人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你不断地与他人接触、了解。于是,时间久了,便也生出了一双可明察秋毫的眼来。任何人站在你面前,皆会被你看个通透。不错,达到这样的水准需要极其丰富的社会阅历与岁月的沉淀。故而,这算作是一种智慧。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最值得、也最不易被看透的一个人——自己。
扪心自问,你真的认识自己么?你真的了解自己么?毫不夸张的说,人一生中最为陌生的同伴即其自身。诚然,了解自己是极为困难的。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所以难以认识自己,缘于我们很难跳出自己看自己。失去了旁观者之“清”,作为当局者的我们自然也就很容易变得迷失了。反观生活中的种种,很多人在细数他人身上的缺点时滔滔不绝,却对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浑然不觉。也许这即是人的天性,亦或说是人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修行的部分。先贤如是教导:吾日三省吾身、发明本心。实则告诉我们:认识你自己。修道,就是一个回归本我的过程,通过不断的修行,逐渐卸去后天附着在身上的枷锁。让心得到自然最纯净之风的洗礼。找回自己最初的面貌,回到源点,了解自己。此举,实乃超越智慧,为高明。

当我们做到了自知后,对于缺陷的弥补,不足的改正则又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因此,除了自己之外,无论你战胜了多少强大的敌人,也只能算作是有力;唯有战胜自己的人才能算作坚强。战胜自己,靠的更多的是一种顽强的意志力,一份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一颗强大的内心。这可能表现为克服自己的一份恐惧、也可表现为剔除自己的一丝虚荣、亦可表现为消除自己的一种欲望。总之,无论这样的成就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战胜自己所获得的硕果,永远是值得自己铭记与尊重的。
上面谈到了欲望,便自然引出了老子接下来所说的“知足者富”。在欲望面前,我们所既得的东西永远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而痛苦、烦恼的根源也往往在于欲望得不到满足。“知足者常乐”这样通俗易懂的话语却为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提供了绝妙的解决方案。懂得满足,心中的那份空虚感便会一扫而光。精神上得到了升华与洗涤,那么你必然是一个富有之人。

这一章仅仅三言,寥寥数语却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智慧。道,无形,却无处不在。其存在于自然万物,亦存在于字里行间。参道,悟道,追求的就是做人的一种依据,用精神的力量战胜种种的灾难。万种祸患,皆不能近吾身。“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大概是修道之人极为歆羡的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