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计731字,需阅读2分钟,以下为正文:
每个人都有故乡,只是对于故乡的定义都不同。有些对于故乡定义只是出生之地,只代表了生命最初落脚的地方。有些对于故乡则定义为成长之处,既然是成长就会有悲欢离合,这里的故乡是一种回忆的堆积。再将故乡具象化些,就会演变成人、事、物的纠缠回忆。
读王开岭先生的《每个故乡都在消逝》之前,我以为王开岭先生的故乡定义也在其中。但读完之后,掩卷长思,才发现我的格局小了,王开岭先生对于故乡的定义是整个人类的家园。
从书中,他娓娓道来,从我们身边的花鸟虫鱼、桥、城市、景点开始进行描述引申。他崇尚的是一切让自然自己发展,人类的一切都在破坏自然原有的秩序。他对于自然破坏后后反噬给人类灾难甚是担忧。他是一个行走在世间的忧思者,他用文字在提醒我们人类仅仅只是这个世界上其中的一个物种,并不是优于其它物种,也并没有权利可以肆意杀戮和破坏。
因为自己的文字贫瘠,无法将书中经典的部分做解读。或者说,王开岭先生的文笔已经到了极致,再多的注释或者引申都成了一种画蛇添足的行为。唯有将其中认为较精彩的语句做一些摘录:
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还承载光阴和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看儿孙绕膝。
此后,我多了个习惯,每逢机会,便录下大自然的天籁;秋草虫鸣、夏夜蛙唱、南归雁声、风歇雨骤、曙光里的雀欢、树叶行走的沙沙。。。。。。我在储粮,城里的耳朵,多数时候是饿的。
类似以上句子,在书中比比皆是。阅读此书,更像是给自己的精神洗了一个澡,将精神中原先晦暗、阴郁剥离,将精神中原先弱小的光,孕育成了洒满大地的光。整个人充满了舒适,安逸。
强烈建议阅读此书,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