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空洞,增强价值观感知度

作者: 七乡师者 | 来源:发表于2022-07-10 22:34 被阅读0次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有不少老师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讲授一些能传递价值观的事例时,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并没有那么深刻,甚至有些学生还唱起了反调,不仅削减了应有的课堂气氛,还阻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发生类似不良的课堂现象,我想除了学生本身的价值观和情感有所缺失之外,讲授内容过于空洞也是重要因素。

所以,弃空洞,增强价值观的感知度,能促进师生改变这一不良教学现象。怎样摒弃教学内容的空洞呢?

首先,开展活动替代说教

大力开发和设计活动教育、生活教育,融枯燥无味的价值观于活动中,让不可见的知识能看得见、摸得着,由抽象变为形象。

然而,我们的常规教学是针对价值观、针对道理,总是说教为主。这样的,让学生体验不到的教育当然只会让学生不加重视,甚至反感。

比如教育孩子要爱父母。如果仅仅把“爱父母”进行说教,那么学生并不愿意多思考。我们不妨这样设计:第一,利用周末“偷拍”父母的劳作场景,重点突出父母因为劳作而让你感动的身体部位;第二,谈一谈你观察“偷拍”画面或者你观察父母劳作后的感想。

通过集体性的这么“一拍”“一观察”“一聊”,我们会收获很多孩子的眼泪。这个时候讲“爱父母”就更有意义了。

其次,创设情境增强感受

哪怕再枯燥、深奥的价值观和道理,我都可以为它创设教授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放到具体的情境中。一是通过情景式教学增强记忆,二是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有趣了、能感受得到了,就更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去学习。否则,枯燥无味、说教式灌输只会适得其反。

最后,潜移默化促进建构

教师要注重自身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无意识地传授众多切合实际的价值观,让学生在教师积极乐观、及时可感的现实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建构价值观。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太过于急功近利,一是表现在教学中需要才讲而忽视平时的传授,二是表现在教师本身也因为工作压力等方面影响日常带给学生的积极面太少。

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要静下心来,以长久的耐心和关爱去引导、激发和感化学生,一味的说教、一蹴而就的举措只会让学生反感,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总之,价值观是看不见、摸不着却贯穿我们整个教育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本身就非常空洞,我们只有想办法少说教,多创设相关活动和情境,让价值观变得能体验和感受。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尊之敬之,并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行成一定的价值观体系。

相关文章

  • 弃空洞,增强价值观感知度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有不少老师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讲授一些能传递价值观的事例时,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并没有那么...

  • 期中数学总结

    进步: 域洵:对数的感知增强,学习数学 的态 度在转变,理性思维很好。 冠宇:学习态度在...

  • 期中数学总结

    进步: 域洵:对数的感知增强,学习数学 的态 度在转变,理性思维很好。 冠宇:学习态度在...

  • 空洞

    在好友的鼓励下,第一次写,也是第一次像外界公开的审视自己,语句逻辑有待增强。 空洞,是自己对这段时间自己的感知。突...

  • 孩子的感知力

    如果说大脑是别墅,感知力即是别墅的软装潢。 增强体验生命的敏锐度,提高幸福感。 什么是感知力? 感觉:通过五感接收...

  • day96、《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5

    价值观 自我概念:希望成为的状态 成长空洞:现在自我 - - 希望自我,中间存在空洞,了解怎么,用什么去填空洞,就...

  • 增强写作感知力

    定个闹钟5分钟 闭上眼睛 仔细听你周围所有出现的各种声音,把你所有的感受记录下来 参观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留意当时的场...

  • 增强对情绪的感知

    情绪时刻影响我们自己。好的情绪让人如虎添翼,坏的让人雪上加霜。 每天做个快乐平和的人大概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 奈...

  • 革新观念,将颠倒的世界颠倒过来!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之殇》 无论自觉或不自觉,人都在感知,生命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感知却时刻都有具体的内容:...

  • 《被赋能的高效对话》—Day2

    001聆听的方式接近了你提问的相关度,增强了对话的吸引力。 002带着欣赏聆听最重要的是,发现他们深层的价值观构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弃空洞,增强价值观感知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sg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