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喝了《冷萃凤凰赤叶》,总体感觉是可以接受,但是并没有觉得它有多出色,甚至那点草木腥气我并不喜欢,不过昨天的那泡赤叶,本身是相对比较高火烘焙而成的,所以似乎跟冷萃不是最搭的,有机会的话,应该试一试鸭屎香或者冬雪大乌叶来冷萃,那种高扬的花香气息可能跟冷萃风会更搭一些。
昨天晚上又冷萃了一瓶前几天才开过汤的《千家寨古树茶》,刚好味觉记忆里对它的印象还极其深刻,所以今天早上一开瓶,冷萃的生普古树纯料茶,确实有点惊艳到我了。昨天晚上在昨天的《冷萃凤凰赤叶》里的评论区里,皮神还在说,要冷萃冰岛才是天花板,家里的冰岛都是紧压茶,冷萃的话,可能不如这种古树大叶纯料不经压制的效果好。
千家寨的两棵茶王,2700年和2500年树龄,还以围绕着树王周边的几十亩核心茶区,它们代表的是世界古茶树界野生族群的典范,野生型古树是完全自然生长、未经人类驯化的古茶树,所以它们的基因更接近茶树祖先,树高更高,根系也更深入地下,叶薄革质,叶齿稀疏,芽叶细长,因其未经人工定向培育,所以它们会更多地保留了更原始的风味,茶多酚、EGCG含量会更高,苦涩感偏强,山野气韵强,苦涩明显但回甘持久。
野生型古树茶,不像栽培型古树族群经过了人工干预,定向培育的干预过程会偏向于如何去提升人们喜欢它们的一些特质,如口感更协调,香气更好,汤水更甜,更柔和之类,所以栽培型古树族群与野生型古树族群相比,相对叶质肥厚,叶缘锯齿明显,芽叶粗壮,果胶与糖类物质会更丰富,口感协调性更强,更多呈现蜜香、花香等成熟风味。
如昨天的文章里所写到,冷萃工艺通过低温萃取茶叶中的物质,有利于茶叶中可溶性糖类、低沸点芳香物质和氨基酸分子的有效析出,同时又降低了需要通过高温析出的主导苦涩口味的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和部分单宁酸等物质的析出……
冷萃茶的优势在于:其成品整体呈现出来的交易是果香更浓烈,甜度更高,口感清冽且苦涩度低,口感会更柔顺醇滑甜润清爽。而这种冷萃工艺的优点,几乎是跟野生型古树本身的特点是完全楔合的,工艺上的特点对于野生型古树茶几乎完全做到了扬长避短的效果,它加强了野生型古树茶不够强的甜度,又保留了其原有的山野气韵与原始气息,同时又削弱了其本来的短柄,减少了茶多酚咖啡碱等主导苦涩口感的物质析出,这让它在整体上的呈现,要比原来热泡的时候会显得更加优雅,减少了其原来的粗砺感。
早上我跟昨天评论区的小伙伴说,今天这一泡冷萃的野生古树茶,确实有惊艳到我。与几天前沸水开沸的同一泡茶对比,它的口感更加柔和,香气更好,同时苦涩度几乎全无,我甚至觉得,这一款茶的冷萃风味,超过了热泡的风味。确实,它在热泡中也完全展现出了作为野生型族群的特点,虽然这茶已经陈青了六年,但是在生普里,尤其是在古树里,它依旧需要漫长的时间来进入进一步的陈化,让它可能将其自身的物质进行一些陈化转化,所以茶汤虽然比刚制作时更轻柔,但是仍有苦涩,这些苦涩等到完全转化的话可能还需要十年二十年,因此就当前的这种茶叶的状态,它的冷萃浸泡法,让它有了更适口的品饮感受。
可能,如果给它有足够的时间让它继续去转化的话,等它变成了高年份的老陈茶的话,热泡也许会更好,陈年的老普洱我甚至更喜欢直接用烹煮风味会更佳,但是放在现在这个当前,冷萃法可能是现在适合它的一种喝法。很少能见到一个冲泡工艺可以跟一道茶品的特质楔合到这样的程度,完全避开了它的短处,并且又完全加强了它的长处,如鱼得水如虎翼,说的就是我现在的这种感觉。
如果读过昨天那篇文章的人应该都知道,我还是比较偏向于传统型的茶客,所以我其实更坚守所有传统的一切,更传统的制作工艺,更传统的器皿以及更传统的冲泡手法,要让我这样完全去接受一种新的冲泡技法,心理层面上我其实是拒绝的,但是原来,这瓶经过了一个晚上的低温冷萃的野生型古树茶,完全折服了我。我甚至在想,如果是那种栽培型的古树茶,它的风味会不会更好,因为它本身已经定向地去掉了部分的缺点也加强了其优势,如果再经这种扬长避短的工艺加持,会不会表现得更出色呢。
信仰传统自然是好的,但是也不应该完全固步自封,碰到一些新鲜事物,我们还要是勇于去尝试,也许会时时有惊喜。我庆幸我还没有完全被固化,所以今天一早上,虽然股票的账户时红时绿,但是因为这瓶茶带给我的愉悦感,我今天一整天,都挺快乐了——肥宅快乐水,谁说只有可乐呢,从一个肥宅的中年人来说,炎炎夏日里的一瓶冷冽清甜的野生古树老茶,经过了六年的陈化,经过了十二小时的冷水萃出带给我的快乐,是任何饮料都无法给我的。
PS:我对前天晚上的冷萃工艺做了部分的改进,比如说提高了置茶量,喝过潮汕功夫茶的人都应该知道潮汕人喝茶的口味有多重,前天晚上我基本上是按外面回传到潮汕的置茶量去置茶,口味还是偏淡,所以昨天晚上我拉高了置茶量,一个小瓶的矿泉水瓶,我置茶至少得有四克左右,今天喝起来,这个味道和口感,都是对的。
鉴于今天的体感,我在考虑是不是再给凤凰单枞一个机会,甚至我在考虑今天晚上要不要试一试泡一壶网上说极好的铁观音呢,甚至把家里的各款茶品都拿来试一试,也许冷萃这个冲泡工艺,不要那么快否决它,再给它一些尝试。
以上,2025-06-10 12:59:22;乙巳蛇年壬午五月庚戌十五。
PPS:扩展阅读链接。
头图由豆包大模型1.5 Chromium Engine 版本129.0.6668.79(正式版本) (arm64)文生图模型3.0,超能创意1.0生成。通关密码: 竹影结构妆,墨绿竹影结构妆,墨绿竹影错落覆脸,搭配黑发盘起,灵感源自竹林光影,参考设计师Uma Wang,模特气质文静清澈,正身坐在茶桌边泡一杯冷萃大叶茶,采用斑驳光影投射拍摄,参考摄影师Zhang Jingna的东方诗意风格,中景偏右构图,细腻柔和影调竹影错落覆脸,搭配黑发盘起,灵感源自竹林光影,参考设计师Uma Wang,模特气质文静清澈,采用斑驳光影投射拍摄,参考摄影师Zhang Jingna的东方诗意风格,中景偏右构图,细腻柔和影调,比例 「9:16」













网友评论